1.求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诗句或谚语。

2.关于天气的农谚有那些?

3.二十四节气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4.我国有看夏立夏的说法

5.世界分哪些节气?

6.温州明天天气预报温州天气预报30天准确

7.怎样识别天气的变化?

8.民间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

9.如何判断天气将会下雨?

求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诗句或谚语。

天气预报立夏大雨_天气预报夏季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东虹日头西虹雨。

二月二,龙抬头。

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朝雾晴,晚雾阴.

朝雾不收,细雨淋淋.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四、有关生物反应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二,有关风向和天气的谚语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三、有光,电、声现象与天气的谚语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1、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5、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关于天气的农谚有那些?

农谚中的天气预报  所谓农谚中的天气预报,就是农民将长期的测天经验,总结成一些谚语,预报天气,群众的测天经验,大多是通过观察当地的一些天象(风、云、雨、雪、霜、晕等)和物象(动植物的生活动态、反常现象及非生物反应)总结得出的。这些经验以歌谚的形式表达和流传下来。  看霞、虹、晕测天气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一句流行的测天农谚。早晨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散射,再照射在云层上,呈现出鲜红和金色的鲜丽彩霞,即早霞;傍晚太阳则从西方向东方照射云层,同样呈现出鲜艳的彩霞,即晚霞。早霞预示天气将转阴雨,而晚霞则表示云层已东去,未来天气将转晴。“东虹日头西虹雨”,也是一句常见的测天农谚。夏天雨后,有时可在天空看到一组弧形彩带,由红、橙、黄、绿等七色组合而成,叫做“虹”,虹必然是出现在太阳雨相对方向。有东虹出现,说明东方空气中存在圈套水滴,表明云雨将移出本地,天气将转晴,天空出现西虹时,西方的雨云将移到本地,天气将转阴雨。还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晕是日光或月光照射云中的冰晶时产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的。它多数产生于气旋来临前后的卷层云中。因此,晴天之后出现晕,预示有风雨。  看云测天气  云的变化反映了大气中水份的变化及大气的运动状况,它与降水关系密切。“鱼鳞云,下雨也风颠”,“天上匆匆云,地下水淋淋”,“铁砧云,雨淋淋”等预示卷积云、钩卷云、毛卷云和积雨云的到来,低压或锋面天气系统将移近本地,近期内将出现风雨相反,如果钩卷云、毛卷云等逐渐消散,说明高空低压移出本地,所以“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预示着未来的晴天。  看雾、露、霜测天气  如“早晨放雾露,晌午晒葫芦”。“久阴大雾晴”。晴天夜晚,地面国徽急剧减弱降温,近地面层水气饱和,日出后在空气的国徽和午流作用下形成雾,随着地面增温很快就会消散,所以“晌午晒葫芦”。外来暖湿空气遇到较冷地面时,空气温度下降引起水气饱和,预兆阴雨故“久晴大雾雨”,相反,久雨、阴情况下的冷湿空气若升温,预示晴天来临。此外,还有“露水见晴天”,“严霜出毒日”等预兆晴天,因为露和霜大多是在少云、无风条件下形成的。  看风测天气  “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意见是指大规模的空气流动将引起大气的大变化。常出现相反的天气。“东南风、雨祖宗,东北风、雨太公”,“三日南大风,必有一场雨”、“西北风是开天钥匙”。刮东南风说明当地处于高压后部或低压前部,未来将受低压影响而多雨;阴雨天气不刮西北风,说明当地处于低压后部,高压前部,未来将受高压影响,天气很快会转晴朗。  看雷电测天气  “雷雨三后晌”,“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地方性热雷雨雨区小,持续时间不长,天将转晴。东方响雷闪电,表示积雾云已移出本地远去,不会下雨,相反西方雷电说明冷风将移本地,预兆下雨。  看星星测天气  “星星稀披雨衣,星星密晒脱皮”,“星星眨眼,大雨不远”,“北斗星发红,主雨”。指大气中水汽会计师多时,星光会闪耀或发红,预示天气转阴雨。  看物象测天气  水气增多或气压降低,晴天将转变成为阴雨天,同时会引起动物的某些生理反映。如“燕子低飞蛤蟆叫,蚯蚓搬家蛇过道,水缸穿裙山戴帽,大雨快来到”。  展望旱涝和降水趋势  如“春风对秋雨”。“怪风有怪雨”(河南);“秋后雨水多,来夏淹山坡”、“冬旱夏涝(东北),“夏热隔年麦”(河北)。  预报冷暖趋势。如“冬暖春寒”(华北、东北);“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湖南)。  预报天气过程  如“春风百日晔为雨”,“大风百日雨”(黄河流域、东北);“八月十五云庶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或“正月十五雨纷纷”)(湖南、广西、华北、东北)。  预报霜冻、大风、冰雹、台风  如“夏雨少,秋霜早”(华北、西北);“夏雨淋透,霜期退后”(华北)“立夏风不住,刮到麦子熟”(辽宁);“冬暖春风多,冬冷春风少”(甘肃);“旱年冰雹多”(河北、四川);“冬季北风多,夏天台风多”(广东、浙江、江苏)。  我国的天气预报农谚历史悠久,涉及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群众在利用和借鉴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常年的气候特征运用,不可生搬硬套,同时应不断观察和总结出新的适合当地的测天经验,因为影响天气的因素很多,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富于变化的。

二十四节气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什么是“三九”? “三九”为什么最冷?

“三九”是指立冬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这要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看,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低下去,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达到最冷。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什么是“三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省西南部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

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

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

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

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人们将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立冬

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

立冬时节的我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

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

"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

我国有看夏立夏的说法

我国有看夏立夏的说法,那立夏到底看什么?五句俗语早知道!

一、立夏麦呲牙,一月就要拔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夏时节,田间生长的小麦已经开始鼓肚,麦穗隐隐约约已经露出,再过一个月就要成熟收割了,由于此时外界温度进一步上升,很有可能遇到热干风。

为了更好地保证小麦高产,需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防阴雨天气导致锈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侵染,天气干旱的话及时灌溉,同时注意田间除草工作,这样才能获得小麦高产。

二、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到了立夏时节,要注意做好春播作物的补苗间苗工作,因为到了立夏时节,正是春播作物生长的苗期,此时为了达到全苗而实现高产,必须及时巡查田块,对于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苗期缺苗、苗稠现象进行修整,同时中耕除草,加速土壤养分分解,达到高产的目的。

三、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夏时节雷声隆隆,那么预示着早稻虫害增多,必须及时查看,对症医治,由于立夏时节,天气炎热,天空打雷,伴随着的就是下雨。

对于水稻来说,一生离不开人水,但是田间高温多湿,要注意稻瘟病及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尤其此时稻飞虱,二化螟、褐飞虱肆虐,要注意加强稻田管理,及时喷药防治。

四、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夏时节,外界刮起了东南风,那么到了六月中旬的时候,可能要面临大旱的天气,我们知道,夏季受到南太平洋的暖流的影响,大陆气压低,海洋向内陆移动。

从而出现东南风,这也说明此时温度高,短期内很难形成降雨,到了六月,更加干旱,为此就要做好抗旱准备,那时正是夏播作物的关键期,必须及时做好抗旱灌溉的准备。

五、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立夏时节看见蛇出洞,说明近期有涝灾发生,因为蛇出洞的原因莫过于地面潮湿或者寻找食物,民间有“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的说法,那么为了避免即将成熟作物的受灾,需要提前做好防洪抗涝的准备。

综上,明天立夏,自此正式进入夏季,由于立夏时节,万物丰茂,越冬作物即将成熟,春播作物茁壮生长,所以才有“立夏看夏”的说法,而立夏看的就是以上五句俗语所言,句句包含智慧哦!

世界分哪些节气?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时间的,火移到中间时,热还没有来得及散开。太阳照射与此类似,影响气温的因素还要复杂得多。所以,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间了。

四季八节是24节气的骨架,也是历法的骨架。其它十六个节气则是骨架上的枝条或肉。枝条或肉的用处是天文四季通向气象四季的桥梁。

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这是暑威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就像世界时和区时的关系一样。所以说:24节气实际是全世界适用的。

24节气的天文意义明白之后,就知道历法以24节气为准绳是多么重要。但是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节气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省西南部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温州明天天气预报温州天气预报30天准确

1、明天天气穿什么衣服2、天气预报介绍怎么说3、天气造句简单一点明天天气穿什么衣服

明天的天气取决于您所在的地区,但是一般来说,您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穿什么衣服,如果是晴天,您可以穿薄外套,T恤和牛仔裤;如果是阴天,您可以穿厚外套,长裤和雨鞋。

天气预报介绍怎么说

1、观众朋友大家好温州明天天气预报,欢迎收看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请市民外出记得带上雨具,免得淋湿伤了身体。

2、明天温度20到2°C,温差较大,请市民朋友在早晨和晚间多加衣服,注意温度温州明天天气预报的变化,明天风力小于3级,森林禁止野外用火。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今天温州明天天气预报的天气预报到此结束,明天再见。

天气造句简单一点

天气的造句介绍如下:

1,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2, 他在咒骂恶劣的天气。

3, 有些动物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

4, 今天天气闷热,怕是要下雨了。

5, 近段时间的天气总是变幻无常。

6, 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雨,这天气真别扭。

7,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果不其然下雨了。

8, 时近隆冬,天气寒冷异常。

9, 过了春节,天气逐渐暖和了。

10, 正是盛夏,所以天气炎热。

11, 不管天气多么冷,雪下得多么大,我们都要按时到校。

12, 由于天气原因,所有的航班都要推迟起飞。

13, 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14, 天气凉了,注意穿衣服,小心着凉。

15,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果然下雨了。

16, 天气太热,不少人索性在外面过夜。

17, 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人心情郁闷。

18, 祖国的春天气象万千。

19, 由于天气原因,学校改变了开运动会的。

20, 北方的冬天气候寒冷,有时刮风,有时下雪。

21, 他是根据天气预报来判断的。

22, 一场风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了。

23, 这是一个令人诅咒的天气。

24, 沙漠中天气恶劣,一会儿刮风,一会儿下雪。

25, 入夏以来一直阴雨绵绵,难得这样晴好的天气。

26, 据天气预报,未来二十四小时有大雨。

27, 连日来天气干燥而阴沉,秋风萧瑟,寒气袭人。

28, 我问小红今天天气如何,她说她喜欢吃香蕉,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

29, 霏霏细雨下个不停,这种天气在北京的春天是不多见的。

30, 立夏一过,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

怎样识别天气的变化?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不种,秋无收。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饭养,稻靠肥长。 肥田长稻,瘦田长草。 土肥长谷,猪肥长肉。 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 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 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麦秀寒,冻煞看牛囝。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 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 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 月着蓑衣,天要下雨。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 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 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 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 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东虹日头西虹雨。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 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 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 雾里日头,晒破石头。 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 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 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 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 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 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 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 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 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 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民间天气预报是什么意思

1通过动,植无异常观天气

白天狼叫唤,雪大要变天.

半夜闻鸡闹,是个风雨兆

黄羊向南跑,风雨马上到.

江鱼跳水面,当天雨就见.(鲤鱼河面跳,大雨就要到)

乌鸦成群叫,短期风雨到.

荧火飞高,风雨飘飘.荧火飞低.晒死鲤鱼.

萤火虫飞如波,下雨一定多.

早上云霞走,午后晒死狗.

蝉搬家,水(雨水)浇瓜

今夜蚊子恶,明朝有雨落.

久雨闻鸟声,不久天转晴.

老鹰来临,晴天无云.

蚂蝗沉水,天气晴,蚂蝗浮水,天下雨.

猫喝水,天要晴,狗喝水,天要雨

猫打喷嘁天不晴.

蜜蜂不进窝,明日有雨落.

蜜蜂收工早,明日要大牢.

日落猪相斗,大雨就要到.

夜间布谷叫,大雨就要到

山羊打架,天气变卦.

苇叶翻身,大雨来临.

雄鸡斗,晒开头,雌鸡斗,雨湫湫

蚁搬家,鱼翻花,路上行人快回家(大雨将到)

鱼虾乱跳,大雨就到

竹子开花,连月旱.

竹鸡叫的凶,大雨往屋冲.

啄木鸟叫一叫,大雨跟着到.(接下面) MAP RSS 祝福语

2通过雾观天气

雾带白,天将晴.雾带黑,大雨降.

雾露不收,当日雨

久雨雾晴,久晴雾雨.

重雾三日,必有大雨.昼雾晴,夜雾雨.

3通过雷观天气

雷打东,一场空,雷打西,披蓑衣

雷打夏,无水来洗耙

西方雷声隆隆响,大雨马上就要到

夏雷有雨雨不猛,秋雷有雨雨不长

先雷后雨不长久,先雨后雷下不停.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雷声急,雨点小,雷声慢水满漾.

立夏无雷动,包谷皆成空.

4通过星星观天气

半夜无星星,大雨快来临.

六月多星,天必晴.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子密,雨滴滴,星子稀,晒死鸡.

5通过风观天气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不刮春风,难下秋雨.(春风秋雨)

五月南风张大水,六月南风干死鬼.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早风有雨晚风晴.半夜吹风被雨淋.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腊月南风吹,有雨后面追.

六月南风火烧天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雨.

一日黄沙,三日雨,三日黄沙,九日晴.

南风一起,不阴也雨.

立夏起东风,田和收割丰

立夏起北风,十个鱼塘九个空.

6通过虹,晕观天气

虹高日头低,大雨漫过溪

雨天虹,落不停.雨后虹,天转晴.雨中见虹,一定晴空

东虹日头,西虹雨.

久雨出虹转久晴,久晴出虹转久雨.

日晕夜间雨,月晕午时风.

7通过霞观天气

早期红霞雨涟涟,晚起红霞火烧天

红光返照,晴天可靠,黄光返照明日风暴.

早上云霞走,午后晒死狗

日出东南红,无雨必有风

8通过霜观天气

霜打晴天,不问神仙

霜降雨,饿死鬼

霜降无风暖到冬.

9通过云观天气

云走横,大晴天,云走上,水泱泱.

云向东,一阵风,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南,水飘船.云向北,晒大麦.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跑马云,淋死人

麒麟云,晒破皮.

起云有雨,收云天晴

日落云满山,定是有雨天

如何判断天气将会下雨?

如下:

1、燕子低飞,是下雨的前兆。

2、麻雀不远飞,一直飞飞落落,时而高飞,时而急飞,30分钟到1个小时后就会下雨。

3、在野外放牧的牛羊,天晚了也不回家,一直低着头猛吃,隔天会有雨。

4、小青蛙是用声带鸣叫的小动物,它靠脑部两侧的两个气泡一张一合发出声音。如在晴天,因为气温适中,气压正常,青蛙的叫声悠扬动听,很有节奏;如在大雨快要来临时,气温升高,温度增大,迫使小青蛙的声带发出声音困难,小青蛙就会没有规律性地叫个不停。

相关内容解释:

在农村,以前的时候村里没有电视机,农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的天气会怎样,经过长时间生活经验,聪明的农民们根据大自然的变化或小动物的反应总结出一系列的天气变化规律,这些经验全是前辈先人们的智慧结晶。

蜻蜓也是预报天气的小能手之一,据小编观察,每次下雨前总是有很多的蜻蜓飞的比较低,在农村地区有一句谚语说“蜻蜓飞的低,出门带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