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喀什重大天气气候对棉花杏树影响的评估:喀什气候
2010年喀什重大天气气候对棉花杏树影响的评估:喀什气候
2010年喀什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多、有效积温偏少;阶段性低温、大风、沙尘、暴雨、冰雹等重大天气气候频繁出现,对棉花生产和杏子产量影响较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重大天气气候对棉花生产的影响评估
2010年喀什棉花出苗以后气象条件较差,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蕾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阶段性低温冷害、沙尘、冰雹、局地暴雨和洪水等。受低温和≥20℃积温减少影响,喀什棉花生育期推迟,长势偏弱,伏前桃大幅度减少,造成棉花减产。
1.1阶段性低温冷害
2010年5-6月低温多雨,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缓慢,出现了阶段性延迟型冷害。据气象资料统计,2010年棉花苗期出现两次阶段性低温冷害:第一次是5月5日-9日,气温大幅度下降,最低气温降到9℃;第二次是6月6日-11日,气温再次下降,最低气温降到11℃,低温造成棉花长势差、苗弱、发育迟缓,6月10日,棉花进入现蕾期(比历年偏晚7天),7月上旬进入开花期,没有达到5月蕾6月花的高密度栽培模式的技术指标。
1.2沙尘天气
棉花苗期沙尘天气持续时间长,其中4月沙尘天气在12~18天,光照时间减少了17-50小时。沙尘天气造成棉花光合作用减弱,棉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长势较差。
1.3冰雹天气
2010年5-7月,伽师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巴楚县、叶城县、疏附县、麦盖提县等多处遭受冰雹灾害,其中伽师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多次出现冰雹灾害性天气,棉花受灾严重,损失较大。
1.4局地暴雨洪水
2010年5月-7月,伽师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巴楚县、叶城县、疏附县、麦盖提县、泽普县遭受局地暴雨、洪水等灾害,其中7月29日提孜那甫河发生特大洪水,致使麦盖提县、泽普县棉花成灾面积达到1.4万(667m2)。
1.5≥20℃积温偏少,伏前桃锐减
气温偏低、热量不足、生育期推迟。据统计。花铃期温度偏低1~2℃,≥20℃积温比历年同期减少250d?℃,比2009年减少580d?℃,使20℃有效热量天数比历年和2009年分别减少12天、29天,造成棉花生育期比历年偏晚7天,比2009年偏晚15天,全区平均伏前桃数为0.4个,比历年减少1.3个,有相当部分棉田棉花伏前桃数为0。
对此,我们走访了部分种棉大户,他们反映的意见比较一致,主要认为是气温低、下雨多、气象灾害多原因,造成棉花长势不好,籽棉产量比2009年减少50~100kg/667m2。
2010年,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期4月-7月,上述不利的天气气候,对喀什地区棉花生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说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接连不断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对喀什地区棉花产业带来了很大影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要积极取措施来应对不利天气气候因素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2 重大天气气候对杏树影响评估
2.1大雨
2010年3月22日-24日,除偏东的巴楚无降水外,偏北和偏南地区普遍出现中量以上降雨,其中喀什市降水量9.5mm、疏附县12.3mm、疏勒县9.9mm、英吉沙县13.2mm、岳普湖县9.7mm、莎车县6.4mm、泽普县7.7mm、叶城县8.3mm。大雨把部分花朵打落。
2.2大风
2010年3月28日,新疆偏北、偏东各地普遍出现了7~8级大风天气,个别地方风口风力达到9~10级,偏南各地风力为5级。强大风天气造成部分花朵被吹落。
2.3低温霜冻
杏树开花期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比去年同期偏低3℃左右,3月19日平原各地平均气温尚在20℃以上,23日平均气温降至4℃左右,低温天气(平均气温在4~8℃)持续了3天,3月28日出现强冷空气入侵,全区普遍出现大风天气,29日凌晨英吉沙县、岳普湖县、莎车县、麦盖提县出现降温霜冻天气,最低气温分别降到-0.2℃、-0.2℃、-1.3℃、-1.5℃,3月30日平均气温才恢复到10℃以上。低温、霜冻直接影响到杏树花粉的活力和质量,造成花粉发育不良,授粉能力和授粉率下降。
2.4沙尘天气
3月29日出现强沙尘天气,至4月5日平原各地维持浮尘天气,杏树开花、授粉期间浮尘天气日数达到8天,授粉期间日照时数比去年同期减少13~17小时,花蕾、花柱受强沙尘的污染也直接影响到花粉的活力和质量。
降雨、低温、大风、霜冻和沙尘相继在杏树花期接连出现,严重影响到杏树开花、花粉的发育和授粉,杏子座果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一般在30%~50%,最大降幅在60%以上,导致了喀什地区2010年杏子大幅度减产。
3 应对措施
2010年的重大天气气候对喀什的两个重要产业棉花和杏子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特别是在极端的天气、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怎么样提高防御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1)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报预测能力,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2)完善气象应急体系,推进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
(3)认真研究气候变暖对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和波动性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