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被破坏的资料

2.人类破坏大自然后受惩罚的资料

3.有没有有关破坏大自然而自食其果的故事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是哪个洲的国家_阿尔巴利亚气预报

01?综合经济(77个)

01A

规划 统计 指标 分配 统配 调拔 01B经济管理

经济 管理 调整 调控 控制 结构 制度 所有制 股份制 责任制 流通 产业 行业

改革 改造 竞争 兼并 开放 开发 协作 土地 资产 资料 产权 物价 价格

投资 招标 经营 生产 转产 项目 产品 质量 承包 租赁 合同 包干 国有 国营

私营 集体 个体 企业 公司 集团 合作社 普查 工商 商标 注册 广告 监督 增产

效益 节约 浪费 破产 亏损 特区 开发区 保税区 展销 展览 商品化 横向联系

第三产业 生产资料

02?工交、能源、邮电(69个)

02A工业

冶金 钢铁 地矿 机械 汽车 电子 电器 仪器 仪表 化工 航天 航空 核工 船舶

兵器 军区 轻工 有色金属 盐业 食品 印刷 包装 手工业 纺织 服装 丝绸 设备原料 材料 加工

02B交通

铁路 公路 桥梁 民航 机场 航线 航道 空中管制 飞机 港口 码头 口岸 车站

车辆 运输 旅客

02C能源

石油 煤炭 电力 燃料 天然气 煤气 沼气

02D邮电

通信 电信 邮政 网络 数据 民品 厂矿 空运 三线 通讯 水运 运费

03?旅游、城乡建设、环保(42个)

03A旅游

03B服务业

饮食业 宾馆

03C城乡建设

城市 乡镇 基建 建设 建筑 建材 勘察 测绘 设计 市政 公用事业 监理 环卫

征地 工程 房地产 房屋 住宅 装修 设施 出让 转让 风景名胜 园林 岛屿

03D环保

保护区 植物 动物 污染 生态 生物 风景 饭店 城乡 国土 沿海

04?农业、林业、水利、气象(56个)

04A农业

农村 农民 农民负担 农场 农垦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 蔬菜 糖料 烟草 水产

渔业 水果 经济作物 农副产品 副业 畜牧业 乡镇企业 农膜 化肥 农药

饲料 灾害 以工代赈 扶贫

04B林业

绿化 木材 森林 草原 防沙治沙

04C水利

河流 湖泊 滩涂 水库 水域 流域 水土保持 节水 防汛 抗旱 三峡

04D气象

气候 预报 预测 烟酒 土特产 有机肥 多种经营 牧业

05?财政、金融(57个)

05A财政

预算 决算 核算 收支 财务 会计 税务 税率 审计 债务 积累 经费 集资 收费

资金 基金 租金 拨款 利润 补贴 折旧费 附加费 固定资产

05B金融

银行 货币 黄金 白银 存款 信贷 贴现 通货膨胀 交易 期货 利率 利息

贴息 外汇 外币 汇率 债券 证券 股票 ** 信托 保险 赔偿 信用社 现金 留成

流动资金 储蓄 费用 侨汇 折旧率

06?贸易(52个)

06A商业

商品 物资 收购 定购 购置 市场 集贸 酒类 副食品 日用品 销售 消费 批发

供应 零售 拍卖 专卖 订货 营业 仓库 储备 储运 货物

06B外贸

对外援助 军贸 进口 出口 引进 海关 缉私 仲裁 商检 外商 外资 合资 合作

关贸 许可证 驻外企业 贸易 倒卖 外向型 议购 议售 垄断 经贸 贩运 票证 外经

交易会

07?外事(42个)

07A外交

对外政策 对外关系 领土 领空 领海 外交人员 建交 公约 大使 领事 条约

协定 协议 议定书 备忘录 照会 国际 涉外事务 抗议

07B外事

国际会议 国际组织 对外宣传 出访 出国 出入境 签证 护照 邀请 来访 谈判 会谈

会见 接见 招待会 宴会 外国人 外宾 对外友协 外国专家 涉外

08?公安、司法、监察(46个)

08A公安

警察 武警 警衔 治安 非法组织 安全 保卫 禁毒 消防 防火 检查 扫黄 案件

处罚 户口 证件 危险品 游行 海防 边防 边界 边境

08B司法

政法 法制 法律 法院 律师 检察 程序 公证 劳改 劳教 监狱

08C监察

廉政建设 审查 纪检 执法 行贿 受贿 贪污 处分 侦破

09?民政、劳动人事(85个)

09A民政

基层 选举 行政区划 地名 人口 双拥工作 社会保障 社团 救灾 救济

募捐 婚姻 移民 抚恤 慰问 调解 老龄问题 烈士 纠纷 残疾人 基地 殡费 社区服务

09B机构

驻外机构 体制 职能 编制 精简 更名

09C人事

行政人员 干部 公务员 考核 录用 职工 家属 子女 知识分子 专家 参事 院士

文史馆员 履历 聘任 任免 辞退 退职 职称 待遇 离休 退休 交流 安置 调配 模范 表彰 奖励

09D劳动

就业 失业 招聘 合同制 工人 保护 劳务

第二职业 事故

09E工资

津贴 奖金 收入 老年 简历 劳资 人才 招工 待业 补助 拥军优属 丧葬 奖惩

10?科、教、文、卫、体(73个)

10A科技

科学 技术 科普 科研 鉴定 标准 计量 专利 发明 实验 情报 计算机 自动化 信息 卫星 地震 海洋

10B教育

学校 教师 招生 学生 培训 毕业 学位 留学 教材 校办企业

10C文化

文字 文史 文学 语言 艺术 古籍 图书 宣传 广播 电视 ** 出版 版权 报刊

新闻 音像 文物 古迹 纪念物 电子出版物 10D卫生 医院 中医 医疗 医药 药材 防疫 疾病

生育 妇幼保健 检验 检疫

10E体育

运动员 教练员 运动会 比赛 馆所 院校 校舍 地方志 软科学 社科

11?国防(24个)

11A军事

军队 国防 空军 海军 征兵 服役 转业 民兵 预备役 军衔 复员 文职 后勤

装备 战备 作战 训练 防空 军需 武器 人武 退伍

12?秘书、行政(74个)

12A文秘工作

机关 国旗 国徽 机要 印章 信访 督察 保密 公文 档案 会议 文件 秘书 电报

提案 议案 谈话 讲话 总结 批示 汇报 建议 意见 文章 题词 章程 条例 办法

细则 规定 方案 布告 决议 命令 决定 指示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函 会议纪要

12B行政事务

行政 工作制度 纪念活动 庆典活动 休 节日 着装 参观 接待 措施 调查 视察

考察 礼品 馈赠 服务 出席 发言 转发 名单 批准 审批 信函 事务 活动 纪要 督察

13?综合党团(54个)

13A党派团体

*** 民主党派 共青团 团体 工会 协会学会 民间组织 文联 学联 妇女 儿童 基金会

13B统战

政协 民主人士 爱国人士

13C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民主事务

13D宗教

寺庙

13E侨务

外籍华人 归侨 侨乡

13F港澳台

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13G综合

整顿 形势 社会 精神文明 法人 发展 其他 试点 推广 青年 政治 范围 党派

组织 领导 方针 政策 党风 事业 咨询 中心 清除

附表

01?中国行政区域(54个)

01A华北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01B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01C华东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01D中南地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01E西南地区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重庆

01F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01G台湾

01H香港

01I澳门

哈尔滨 沈阳 大连 青岛 厦门 宁波 武汉 广州 深圳 海南岛 西安 单列市 省市 自治区

02?世界行政区域(244个)

02A亚洲中国

蒙古 朝鲜 韩国 日本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缅甸 泰国 马亚西亚 新加坡 文莱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尼泊尔 锡金 不丹 孟加拉国 印度 斯里兰 卡马尔代夫 哈萨克斯坦 兰卡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 巴基斯坦 阿富汗 伊郎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巴林 卡塔尔 阿联酋 阿曼 也门 伊拉克 叙利亚 黎巴嫩 约旦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塞浦路斯 土耳其

02B欧洲

冰岛 法罗群岛 丹麦 挪威 瑞典 芬兰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俄罗斯 白俄罗斯 乌克兰

摩尔多瓦 波兰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德国 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 瑞士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英国 爱尔兰 法国 摩纳哥 安道尔 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梵蒂冈 圣马力诺 马耳他 南斯拉夫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黑 马其顿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希腊

02C非洲

埃及 利比亚 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西撒哈拉 毛里塔尼亚 塞内加尔 冈比亚 马里

布基纳法家 佛得角 几内亚比绍 几内亚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亚 科特迪瓦 加纳 多哥 贝宁

尼泊尔 尼日利亚 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 乍很 中非 苏丹 埃塞俄比亚 吉布提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卢旺达 布隆迪 风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 加蓬

厄立特里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安哥拉 赞比亚 马拉维 莫桑比克 科联罗 马达加斯加

塞舌尔 毛里求斯 留尼汪 津巴布韦 博茨瓦纳 纳米比亚 南非 斯威士兰 莱索托 圣赫勒拿

02D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 瓦努阿图 新喀里多尼亚 斐济 基里巴斯

瑙鲁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马绍尔群岛共和国 帕劳 北马里亚纳群岛自由联邦 管道

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 图瓦卢 西萨摩亚 美属萨摩亚 纽埃 托克劳 库克群岛 汤加

法属波利尼西亚 皮特凯恩群岛

02E美洲

格陵兰 加拿大 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 美国 百慕大 墨西哥 危地马拉 伯利兹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巴哈马 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 古巴 开曼群岛 牙买加

海地 多米尼加 波多黎各 美属维尔京群岛 英属维尔京群岛 圣其茨和 尼维斯 安圭拉

安提瓜和巴布达 蒙特塞拉特 瓜德罗普 多米尼克 马提尼克 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巴巴多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荷属安的列斯 阿鲁巴 格林纳达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圭亚那 苏里南 法属圭亚那 厄瓜多尔

秘鲁 巴西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巴拉圭 乌拉圭 苏联 民主德国 联邦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扎伊尔

圣赫勒那岛和阿森林松岛等 留尼汪岛 贝劳 马绍尔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东萨摩亚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 百幕大群岛 多米尼加共和国 多米尼加联邦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大自然被破坏的资料

第一篇 自然地理总论

一、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认识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

天球、天体和天体系统

总星系

星系团和星系群

星团

宇宙中的“三洞”

河外星系

星云

恒星

中子星

白矮星

超新星爆发

行星

卫星

彗星

星座的划分

占星学中的十二星座

时空隧道

第五空间

太阳系

太阳系的特点

太阳系未解之谜

太阳

八大行星

小行星

哈雷彗星

流星

流星雨

陨星

通古斯大爆炸

太阳黑子

日珥

耀斑

太阳风

极光

地月系

地月系的特点

地球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磁场

地球引力

月球

月球的十个未解之谜

月相

朔望月

日食

月食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的分类

空间探测器

载人航天器

“阿尔法”空间站

开发月球的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时区和区时

时差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地球的公转

极昼和极夜

四季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

历法和历法的分类

农历和公历

用拳头记忆公历月份的大小

干支纪年法

地图和地球仪

地图

地球仪

地轴和两极

经线和纬线

赤道

南、北回归线

二、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地壳

岩石圈

岩石的分类

地幔

软流层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物质循环

三、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褶皱和断层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火山

地震

芬兰

丹麦

冰岛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白俄罗斯

乌克兰

俄罗斯

波兰

德国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奥地利

瑞士

列支敦士登

英国

爱尔兰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法国

摩纳哥

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梵蒂冈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黑山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

希腊

北美洲

加拿大

美国

墨西哥

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古巴

牙买加

海地

格林纳达

南美洲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阿根延

巴拉圭

乌拉圭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新西兰

非洲

埃及

苏丹

利比亚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中非

喀麦隆

赤道几内亚

刚果(布)

刚果(金)

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

肯尼亚

乌干达

坦桑尼亚

卢旺达

布隆迪

赞比亚

英桑比克

津巴布韦

南非

马达加斯加

塞内加尔

几内亚

佛得角

塞拉利昂

利比里亚

加纳

多哥

贝宁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外力作用

四、地球的演化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地层和化石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热能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

大气的运动

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的变化

气象观测

天气预报

六、海洋和陆地水

地球上的水与水循环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性质

海水运动

海平面变化

河流

湖泊、沼泽和湿地

泉和瀑布

地下水

冰川

七、地貌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流水地貌

喀斯特地貌

冰川地貌和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火山地貌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九、自然和自然灾害

自然概述

气候

海洋

土地

土壤

矿产

能源

新能源

自然灾害概述

气象灾害

海洋灾害

地质灾害

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第二篇 人文地理总论

一、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人口与环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二、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语言的分类

语言景观

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农业的产生

农业的影响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四、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新变化

工业地域

五、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及城市区位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

聚落体系和城市景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六、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与点

电子通信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国际贸易和金融

七、旅游地理

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旅游

文化景观

旅游发展的区域影响

旅游景观的欣赏

八、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政治地理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权力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合作

第三篇 中国地理

一、自然地理

地势和地形

山脉

河流

湖泊

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

荒漠

海洋

半岛

岛屿

海峡

气候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规律

三大自然区

自然

二、经济地理

三大经济地带

交通运输网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工业的布局与发展

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矿业开发与能源工业

水利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

东北地区的农林基地建设

黄淮海平原的农业低产区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长江三峡的综合整治

山西省能源的开发

西气东输

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

开发

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海南岛的开发

三、区域地理

行政区划与少数民族构成

我国行政区划分的原则

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原则

城市名称的语意

城市的雅号

历代古都的所在地

城市名称的演变

我国的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北部沿海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

东部沿海地区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区

福建省

广东省

海南省

黄河中游地区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长江中游地区

湖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安徽省

西南地区

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重庆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西北地区

甘肃省

……

第四篇 世界地理

人类破坏大自然后受惩罚的资料

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海底50千米以下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最易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集萃(20张)  二、海啸的特点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

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海啸的起因

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过后(16张)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

编辑本段海啸的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编辑本段海啸的预警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

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快速地、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参数,并与预先布设在可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的压强计(不但应当有布设在海面上的压强计,更应当有安置在海底的压强计)的记录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该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的规模有多大的判断。然后,根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及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海岸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诸如卫星、遥感、干涉卫星孔径雷达等空间技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进程、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送给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并在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开展有关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应对海啸灾害的训练和演习。这样,就有希望在海啸袭击时,拯救成千上万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那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这次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致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所述的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为了在大地震之后能够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激发海啸,减少误判与虚报、特别是“近海海啸”预警的误判与虚报以提高海啸预警的水平,必须加强对海啸物理的研究。 (摘自:大众科技报 2006年10月24日 )

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海啸预警系统

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息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编辑本段危害

[2]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1964年国际上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时间。

编辑本段史上5大致命海啸

第五名,印尼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 死亡人数:36000 原因:火山爆发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爪哇和苏门答 华南海啸

腊岛,海浪就冲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千米)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来。 第四名,1782年,华南海啸 1782年,华南海啸 死亡人数:超过4万 原因:地震 此次灾难的历史记录不是很完全,但一本出版于1964年的俄语海啸目录认为1782年(即乾隆四十七年)(译者 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按:《清史稿·志十五·灾异》中没有记载)的台湾海啸死亡人数在4万以上,淹没岛上土地超过75英里(合120千米)。 第三名,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 死亡人数:60000 原因:海底地震 1755年11月,大西洋的大地震震动了葡萄牙的西南部。里斯本市因为此次地震以及并发的火灾而破产。与此同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时,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了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的沿海城镇。据估计,袭击里斯本的海浪高达18英尺(合6米)。 第二名,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死亡人数:10万或更多 原因:火山爆发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的锡拉岛(现在也称为圣托里尼岛)海底火山爆发产生极大破坏力。根 古希腊克里特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海啸研究中心的研究,此次火山爆发创造了历史记录中的第一个海啸。确切的死亡人数估计永远也不会知道,但地理证据表明,此次海啸淹没了克里特岛沿海地带50英尺(合15米)。 第一名,2004年印度洋海啸 死亡人数:约22.6万 原因:海地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强达里氏9.1—9.3级大地震袭击了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岸,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此次地震引发 2004年印度洋海啸

的海啸甚至危及到远在索马里的海岸居民。仅印尼就死了16.6万人,斯里兰卡死了3.5万人。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尔代夫和东非有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死亡22.6万人,在地震死亡人数中只排名第四,但在海啸死亡人数中却排名第一。

编辑本段纪录

我国学者发现,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山东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最近造成较大规模的海啸 据英国路透社消息,日本东北部海岸2011年3月11日下午14:46分(北京时间13:46分)遭强震袭击,初步估计震级达到里氏8.8级,后再次于3月13日修改为里氏9.0级。震区目击者表示,这可能是20多年来,日本遇到的震级最高的地震。 此外,还有目击者说,地震引起东京多处建筑物摇晃,并造成“多人受伤”,至少一栋建筑物着火,并引发10米高的海啸。 中新网2010年10月26日电 据外电26日报道,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日前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至今已造成至少40人死亡,另有逾380人下落不明。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家灾害管理部门表示,当地时间25日,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岛(Mentawai)遭到海啸冲击。 官员说,截止到当地时间26日下午,明打威群岛(Mentawai)等地共有40人因地震和海啸冲击死亡。部分村民的尸体被冲上海岸,从而被人发现。此前报道称,海啸造成23人丧生。 另据报道,印尼目前有超过380人失踪。明打威群岛南巴盖(South Pagai)岛沿海的贝图-蒙加(Betu Monga)村200多名村民目前只有40人左右获救,其余至少167人失踪。失踪人员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据信另有约100人是一艘因海啸而失去联系的船上的乘客。 在南巴盖岛,海啸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庄600米之内;而北巴盖岛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顶。大浪还对救援人员及时赶赴灾区造成了阻碍。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印尼官员称,印尼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升至108人,数百人失踪。 此前报道称,印度尼西亚国家灾害管理部门表示,当地时间25日,苏门答腊岛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印尼一个群岛上有10个村庄遭海啸冲击。 在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岸的明打威群岛南巴盖(South Pagai)岛,海啸掀起的巨浪入侵到沿岸村庄600米之内;而北巴盖岛的海浪直接打向民居的屋顶。大浪还对救援人员及时赶赴灾区造成了阻碍。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7.0级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 1883年8月25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使三万六千人死亡。 啸源位置 日期 浪高(米) 受害地区 死亡人数 备注 加拿大温哥华岛 1700年1月26日 ? 北加州至温哥华岛、日本 ? 葡萄牙 1755年11月1日 16 欧洲西部、摩洛哥和西印度群岛 60,000 琉球群岛 1771年4月24日 85 琉球群岛 11,941 巽他海峡 1883年8月26日 35 爪哇和苏门答腊 36,000 日本三陆 1896年 30 日本 27,122 阿留申群岛 1946年4月1日 32 阿留申群岛、夏威夷和加州 165 智利 1960年5月22日 25 智利、夏威夷和日本 1,260 阿拉斯加 1964年3月27日 32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加州 ? 西里伯斯海 16年8月16日 30 菲律宾群岛 5,000 苏门答腊西北外海 2004年12月26日 ? 印度洋 30万以上海啸 百余年来最大的几次海啸: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发海啸,使印尼苏门答腊和爪哇岛受灾,3.6万人死亡。 ▲1896年,日本发生7.6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2万多人死亡。 ▲1906年,哥伦比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海啸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一些城市受灾。 ▲1960年,临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发生9.5级地震(有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造成数万人死亡,就连远在太平洋西边的日本和俄罗斯也有数百人遇难。 ▲1992年至1993年共10个月里,太平洋发生3次海啸,共2500多人丧生。 ▲2 0 1 1年3 月1 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环太平洋国家受灾。(日本官方修正为9.0级地震)

编辑本段海啸自救

要是人们旅游出行时遇到海啸该怎么办?救生锦囊: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千万别急着“回巢”。 海啸中如何逃生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有没有有关破坏大自然而自食其果的故事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 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和发展。19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7个可喜进步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

越来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栖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过去的50年内,珊瑚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27%。光是在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变暖。当然,海洋中来自太阳的辐射增加和渔民野蛮的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过度

人类科学技术使速度和数量都超过了海洋的天然补给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鱼类的数量正在锐减,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每年海洋中鱼类的总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科学家们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区域划为保护区,停止,让大自然有时间和机会重新积蓄。但人类似乎不愿意给自然这样的机会。限制会直接影响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鱼类市场只讲究价格和利润却从不考虑物种保护。

核废料的处理

2003年全球超过440个商用核反应堆会产生超过11000吨的核废料。如何处置这些核废料给人类提出了难题。首先这些核废料很可能会有泄漏的危险,其次这些核废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获得,从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国有超过100个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而处理核废料的核垃圾场就更多了,共有131个。共有超过一亿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无论将核废料运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给当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类似的污染就会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级动力时,人类千万不要忘记核废料的隐忧。

7个震惊的声音

“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100年前,当飓风袭击人类时,当时的人们只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已经能够预报飓风,了解飓风的力度和方向,为人们尽量减少损失。100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同样了解其他极端的自然灾难。”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化学制剂能够进入子宫,影响人类的大脑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人类需要聪明的后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订者。”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历史证明,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唤醒公众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现在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提出更多的、更明确的证据使公众和政策制订者改变想法。”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生态天堂

Kruger国家公园

位于南非的Kruger国家公园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灌木丛组成,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最集中的地方。Kruger国家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这里是一个区,为了的方便放养了147种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猎豹、白犀牛。另外还有超过500种鸟类。后来,处于当时一种相当创新的观念,Kruger被简称国家公园。

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

这是位于太平洋偏远海岸的生态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海洋鱼类。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于1988年成立,为了限制当地毫无节制的活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的面积为330平方公里,有超过450种海洋鱼类安逸地在这里生活。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中,任何的活动都是违法的。可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海洋保护区实在很少。

Prespa公园

Prespa公园是一个跨国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成立。2000年,阿尔巴尼亚、希腊和马其顿签署协议成立跨三国的自然保护区。Prespa公园保护的主要是区域内的湿地,在这里生活着超过160种鸟类,有另外几百种鸟类路过这里,或者会在这里做短暂停留。现在Prespa公园已经成为很多珍稀鸟类最后的乐园。

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

在秘鲁的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保护区。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是1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而在保护区里,所有的破坏行为被严格禁止。另外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也保护着流过公园的3条河流的水,自2000年开始,在这些河流里也被禁止。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超过200种哺乳动物、900种鸟类和1200种蝴蝶。

Nahanni国家公园

在加拿大的西北部,占地4760平方公里的Nahanni国家公园保护着加拿大最崎岖不平、最天然的土地。在Nahanni国家公园里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有很多自然的奇观,包括天然大峡谷,落差为92米的宏伟大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比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高一倍)。但是加拿大禁止将这里天然的美景开发成旅游,每年只有大约900个探险者进入Nahanni国家公园。成立于16年的Nahanni国家公园于18年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这在诸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Nahanni国家公园是惟一的。

Chitwan国家公园

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Chitwan国家公园是南亚地区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鳄鱼自由地游在河里,还有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珍稀哺乳动物生活在这里。自13年成立以来,属于尼泊尔的Chitwan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项目,游客从13年的每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人。不过这对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件好事,但的是,在这里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Goualougo三角地带

Goualougo三角地带是个商业和自然保护成功结合的保护区。这个非洲著名的森林保护区同样也是大伐木公司表演的舞台。伐木公司向世界证明,他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扮演破坏者的角色,事实上,在Goualougo三角地带,伐木公司获得利益的时候,森林的再生也得到了保障。Goualougo三角地带是民主刚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密度是世界最高的。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 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和发展。19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

10年过去了,人类在保护环境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分歧仍然严重。地球现在到底处在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呢?

7个可喜进步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

7个值得忧虑的迹象

地球变暖

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会使气候急剧变化,海平面上升。据美国全国气象局的统计报告,美国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同样,全球范围内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也是自1895年以来最高的。气温上升的直接威胁是海平面上升,同时会引发其他的极端气候现象,造成自然灾害。

对石油无节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还有一条河流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围绕在我们身边,而这条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钟1100立方米。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还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气排出的240亿吨二氧化碳中,有40%来自石油的燃烧。在人类历史上,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是42万年来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储备聚集在中东地区,这也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时候,人们会认为上天太厚爱中东地区,给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体黄金,但是石油虽好,却也给该地区带来永不结束的冲突和纷争,在这些石油耗尽之前,这种冲突和纷争似乎没有结束的时候。

逐步消失的湿地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湿地的重要性。湿地为鱼类,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成为生态系统里重要的环节。另外,湿地有很强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湿地的面积正在高速缩减。从美国的亚马逊盆地到伊拉克,湿地都逃不过悲剧命运。湿地消失的根源是人类的农业活动、水利活动和其他发展活动。开垦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坝使湿地逐渐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湿地面积已经缩减了50%。31年前,132个国家曾在伊朗签定了《保护湿地条约》。但是实际上条约的约束力和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超级大坝不断增加

人们以为修建超级大坝显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确,大坝改造了自然,提供了电力,但也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变了洪水自然泻洪的方向。大坝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库,这样影响了鱼类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大坝大约有5000个,但到了2000年,超级大坝的数量激增到45000个,而且规模不断加大,对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来越大。平均来说,每天都有2个高度超过15米的大坝建成,新建大坝基本上都位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巨型大坝高度超过180米,宽度超过1500米。修建这样的大坝的代价是惊人的,要淹没大面积的土地,无数物种要另择栖息地。

越来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栖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过去的50年内,珊瑚礁的数量已经减少了27%。光是在199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数量就一下子减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变暖。当然,海洋中来自太阳的辐射增加和渔民野蛮的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过度

人类科学技术使速度和数量都超过了海洋的天然补给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很多鱼类的数量正在锐减,甚至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每年海洋中鱼类的总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科学家们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区域划为保护区,停止,让大自然有时间和机会重新积蓄。但人类似乎不愿意给自然这样的机会。限制会直接影响渔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而鱼类市场只讲究价格和利润却从不考虑物种保护。

核废料的处理

2003年全球超过440个商用核反应堆会产生超过11000吨的核废料。如何处置这些核废料给人类提出了难题。首先这些核废料很可能会有泄漏的危险,其次这些核废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获得,从而用于可怕的目的。美国有超过100个核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占世界总量的25%左右,而处理核废料的核垃圾场就更多了,共有131个。共有超过一亿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无论将核废料运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给当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类似的污染就会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级动力时,人类千万不要忘记核废料的隐忧。

7个震惊的声音

“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100年前,当飓风袭击人类时,当时的人们只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已经能够预报飓风,了解飓风的力度和方向,为人们尽量减少损失。100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同样了解其他极端的自然灾难。”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化学制剂能够进入子宫,影响人类的大脑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人类需要聪明的后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订者。”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历史证明,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唤醒公众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现在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提出更多的、更明确的证据使公众和政策制订者改变想法。”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7个生态天堂

Kruger国家公园

位于南非的Kruger国家公园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灌木丛组成,是世界上哺乳动物最集中的地方。Kruger国家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这里是一个区,为了的方便放养了147种野生的哺乳动物,包括猎豹、白犀牛。另外还有超过500种鸟类。后来,处于当时一种相当创新的观念,Kruger被简称国家公园。

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

这是位于太平洋偏远海岸的生态保护区,目的是保护海洋鱼类。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于1988年成立,为了限制当地毫无节制的活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的面积为330平方公里,有超过450种海洋鱼类安逸地在这里生活。在Tubbataha礁石国家公园中,任何的活动都是违法的。可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海洋保护区实在很少。

Prespa公园

Prespa公园是一个跨国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成立。2000年,阿尔巴尼亚、希腊和马其顿签署协议成立跨三国的自然保护区。Prespa公园保护的主要是区域内的湿地,在这里生活着超过160种鸟类,有另外几百种鸟类路过这里,或者会在这里做短暂停留。现在Prespa公园已经成为很多珍稀鸟类最后的乐园。

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

在秘鲁的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保护区。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的占地面积是1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有着茂密的森林。而在保护区里,所有的破坏行为被严格禁止。另外Bahuaia Sonene国家公园也保护着流过公园的3条河流的水,自2000年开始,在这些河流里也被禁止。在这个绿色的世界里,生活着超过200种哺乳动物、900种鸟类和1200种蝴蝶。

Nahanni国家公园

在加拿大的西北部,占地4760平方公里的Nahanni国家公园保护着加拿大最崎岖不平、最天然的土地。在Nahanni国家公园里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这里有很多自然的奇观,包括天然大峡谷,落差为92米的宏伟大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比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高一倍)。但是加拿大禁止将这里天然的美景开发成旅游,每年只有大约900个探险者进入Nahanni国家公园。成立于16年的Nahanni国家公园于18年被联合国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这在诸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Nahanni国家公园是惟一的。

Chitwan国家公园

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Chitwan国家公园是南亚地区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鳄鱼自由地游在河里,还有包括孟加拉虎在内的珍稀哺乳动物生活在这里。自13年成立以来,属于尼泊尔的Chitwan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项目,游客从13年的每年1000人发展到现在每年超过10万人。不过这对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件好事,但的是,在这里的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Goualougo三角地带

Goualougo三角地带是个商业和自然保护成功结合的保护区。这个非洲著名的森林保护区同样也是大伐木公司表演的舞台。伐木公司向世界证明,他们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扮演破坏者的角色,事实上,在Goualougo三角地带,伐木公司获得利益的时候,森林的再生也得到了保障。Goualougo三角地带是民主刚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密度是世界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