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下雨可以艾灸吗 三伏天什么时间艾灸最好
2.天气潮湿导致身体湿度大,有什么好的祛湿办法?
3.如何用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4.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5.天气潮湿,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
三伏天下雨可以艾灸吗 三伏天什么时间艾灸最好
您好!归朴石磨艾为您解答,有问题您可以继续追问。纯手打,望纳。
这些都是一些有效防止湿气进入体内的方法。而我们在家里面灸,其实也一样,做好防护措施,下雨天也是可以艾灸的。你做完艾灸,如果再把皮肤露在外,寒湿就容易进入体内。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灸的时候还是尽量把身体裹起来,不仅效果好,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湿气进入体内。
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
艾灸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调理的症状的不同而定。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做;调理心脏功能,养心的话最好在中午11-1点做。
天气潮湿导致身体湿度大,有什么好的祛湿办法?
人体内的水分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体健康,但人们对其了解甚少,无从下手。其实有几个去除水分的小窍门,你知道吗?
去除水分的五个步骤
妙招一:喝一碗糯米红豆粥
除了少吃油腻、甜的冷饮外,还可以多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生菜、橙子等。薏米红豆粥也是不错的选择。薏米红豆各30克,每日煮粥一次,健脾祛湿效果好。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来去除体内的水分。
妙招二:运动出汗
体内水分越重,人就应该多运动。运动时出汗是祛湿的好方法。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对你的健康非常有益。湿气重的人可以尝试跑步、散步、游泳、瑜伽、太极和其他“有点气喘吁吁和出汗”的运动。
除了运动时出汗,很多健康项目也可以帮助出汗,比如蒸等。,既能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又能排出体内毒素,适合不爱运动的人。
妙招三:传统艾灸
传统艾灸具有解郁、祛湿、补益杨琪的作用,对清除体内水分有很好的效果。体内水分较重的人可在中脘穴(肚脐以上4寸)艾灸10 ~ 15分钟,具有补中益气、行气活血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
此外,风龙穴(外踝尖以上8寸,条口穴外,两横指远离胫骨前缘)和曲池穴(肘横条外侧端,屈肘,足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也有较好的祛湿作用,平时可灸。
妙招四:拔火罐
拔火罐对去除体内水分也有很好的效果。拔罐时穴位主要是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位于胃、脾经。只有疏通了胃脾经络,水和湿才能被运输和消除。
妙招五:泡脚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温水泡脚对身体有好处。其实夏天温水泡脚对养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如果体内水分减少,由水分或脸上长斑引起的便秘等症状会慢慢缓解。另外,冬天要注意保暖。由于天气寒冷,体内的水分容易凝结,所以对身体的伤害很大。
如何用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每年春季南方地区潮湿,随之夏季到来。春夏交际,南方天气潮湿闷热,导致很多人体内湿气严重。如何去除体内湿气?其中艾灸可以祛除身上的湿气。那么,如何用艾灸祛除身上的湿气?
艾灸的作用有很多,在生活中适时的艾灸能够达到开郁、祛湿的作用,而且还能补阳气,因此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夏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夏天。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不同体质的人适宜艾灸那些穴位呢?
这可能是很多喜欢艾灸朋友的关心的问题。要知道这个答案,就要先来了解下中医的体质分类以及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体质:
中医人体体质分类有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体质,比如说阴虚或阳虚等,然后再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艾灸治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以下介绍下身体各种体质:
1、阴虚质:
这类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常有灼热感,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多喜饮冷,唇红微干,冬寒易过,夏热难受,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数。
阴虚艾灸:三阴交 太溪穴 然谷穴
2、阳虚质:
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虚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暴发病。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
阳虚艾灸:大椎穴 命门穴 关元穴
3、气郁质:
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黄或苍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 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红苔白,脉弦。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平时应常去旅游,以使心胸愉快,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
气郁艾灸:气海穴 关元穴 足三里
4、痰湿质:
平素身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恶动,口中粘腻。食量较大,多汗,既畏热,又怕冷,适应能力差。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身头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苔多腻,常见灰黑,或舌面罩一层粘液,脉濡或滑。
痰湿艾灸:丰隆穴 太白穴 足三里
5、血虚质:
平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常有出血倾向,皮肤局部有瘀斑,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块,推之不动,舌质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此类体质,重在气血畅通,为此,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治疗上应活血法瘀,并配以补气行气。
血虚艾灸:中腕穴 血海穴 足三里
其实以上体质都可以艾灸,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灸,除了腹部穴位,多灸一下足三里和三阴交,灸之前之后多喝水,以防上火。一旦上火了,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慢慢来,开始上火、有排斥反应都不怕。
艾灸不适合实热体质的人群
实热体质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壮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黄苔,脉象洪滑数实。而具有以上体征的人则称他为实热体质。实热体质的人群不适合艾灸。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中医认为,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不适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因此在家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施灸距离以皮肤感觉为准,最佳时间无定式。艾灸时最佳距离为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到2厘米的距离。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保持2到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
气海、关元关元艾灸最补阳
中医用艾灸来补阳气,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一半的地方就是气海穴。这两个穴位如果温灸,温阳的作用非常好。
艾灸足三里 中年人保健的好选择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位于: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夏天艾灸的禁忌
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三、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四、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五、无自制能力的人如患者等忌灸。
经过说明,相信大家详细了解了艾灸是如何祛除身上的湿气以及注意事项。如果你体内湿气严重且适合这种方法,不妨尝试一下。
艾灸可以去湿气吗?
艾灸可以去湿气。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扩展资料: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参考资料:
天气潮湿,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
体内湿气重可通过拔罐、艾灸、运动、药物、改善饮食起居等方法综合调理。
1、拔罐
选择背部拔火罐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的功效;或者选择特殊的腧穴如足三里穴、丰隆穴、脾俞穴等,能够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2、艾灸
通过艾灸能够恢复阳气,阳气充盛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有利于湿邪的祛除。可艾灸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天枢穴、肾俞穴、命门穴等。
3、运动疗法
适当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打篮球、跑步、骑单车、爬山等,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利于水湿的排出;避免过度肥胖。
4、药物调理
辨证用药,属于脾虚湿盛者,选择健脾祛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香砂胃苓丸等;属于阳虚湿盛者,选择温阳、利水渗湿的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等;属于寒湿阻滞者,选择温经散寒,祛湿的药物,如小活络丸、壮腰健肾丸等;感受暑湿之邪者,选择芳香化湿的药物,如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等。
5、改善饮食起居
避免久居寒湿之地,避免长时间的涉水工作,少食寒凉生冷性食物。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利水功效的食物,如冬瓜汤、莲藕汤、薏仁粥、白扁豆粥、红小豆粥、鲫鱼豆腐汤、陈皮茶、茯苓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