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晋城市有哪几个县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有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孔三传、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寺、海会寺、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等众多名胜古迹。
山西省晋城市有哪几个县
沁水盆地是当今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盆地,含煤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热演化程度高,生气量大;煤储层割理发育,构造线交汇部位裂隙发育,煤层气产出条件好;煤层上覆有效厚度较大,水动力条件好,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盆地煤层气地质量为39 500.42×108m3,可量为11 216.22×108m3,Ⅰ类和Ⅱ类分别为盆地地质量的近50%。
(一)概况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纬约35°~38°,东经约112°00′~113°50′,总体呈长轴沿北北东向延伸的椭圆状,其东西宽约120km,南北长约330km,总面积约3万多平方公里。盆地周边为太行、王屋山、中条山及太岳山等山脉,海拔高程多在700 m以上,地形起伏较大,多为切割显著的黄土地貌。
沁水盆地是当今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盆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美合资晋丹能源研究开发公司、中联公司、中国石油、亚美大陆煤炭公司等多家单位先后在此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各类煤层气井350余口,取得了重大的勘探成果。纵观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勘探历史,可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勘探评价先导性试验阶段和开发利用试验阶段。
(二)煤层、煤岩和煤质特征
1.煤层特征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受华北地台聚煤坳陷盆地沉降控制,沉积演化过程中,在太原期、山西期发生了多次聚煤过程,为煤层气的生成和储集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沁水盆地含煤地层主要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本溪组和下石盒子组均只含薄煤层或煤线,无煤层气评价意义。
太原组以K1砂岩为底,K7砂岩之底为其上界,总体上呈北厚南薄的特点。含煤4~14层,由下至上计有16号、15号、13号、12号、11号、10号、9号、8号、7号及6号煤层。下部15号煤厚度大,横向稳定,是区内的最主要的煤层之一。全组煤层厚0.4~19.4m,平均6.36m。
山西组以K7灰岩与太原组分界,上界为K8砂岩之底。厚度变化趋势为北厚南薄。含煤2~7层,由下至上有5号、4号、3号、2号及1号煤层,3号为主煤层。本组煤层总厚0.25~11.51m,平均4.94m。
2.煤岩煤质特征
沁水盆地的宏观煤岩类型划分为四类:光亮型、半亮型、半暗型和暗淡型,其中山西组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太原组煤层以半亮和光亮型为主。在横向上山西组和太原组主要煤层由北向南光亮型、半光亮型煤含量增高,半暗淡型煤含量逐渐降低。
沁水盆地山西组镜质组含量在45%~70%之间,惰质组含量20%~36%;太原组镜质组含量在65%~80%之间,惰质组含量16%~30%。山西组煤层挥发分在7.03%~38.92%之间(个别地区较高),平均为17.23%;太原组各主要煤层的挥发分一般在8.98%~21.39%之间,平均值为14.36%。太原组煤的灰分在4.8~25.49%,平均为13.26%,而以霍县、沁源等地最高,西山煤田15JHJ煤最低。山西组煤的灰分一般在2.6%~24.15%,平均11.11%,略低于太原组,灰分总的变化趋势是西高东低。
沁水盆地的煤种比较齐全,从气煤到无烟煤都有,但以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为主,是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变质煤的重要地区,无烟煤储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大。从整个盆地煤种平面分布来看,西部以焦煤和气煤为主,东部以瘦煤和贫煤为主,北部以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而南部基本上为无烟煤。
(三)含气性特征
沁水盆地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的含气量总体变化特征是,从盆地周边向盆地内部含气量逐渐增高,由盆地边缘的6m3/t左右逐渐增高到盆地轴部26~30m3/t,反映高煤级背景下,含气量随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增加而提高(图6-10、图6-11、图6-12)。煤变质程度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也很明显,煤级越高含气量越高,如屯留井田、寿阳矿区韩庄井田和阳城矿区,前两个地区分别为瘦煤(Rom axl.73%)和贫煤(Rom ax1.8%~2.4%),阳城矿区为无烟煤(Romax4.1%),在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相同,均为500m的条件下,最高含气量前两个地区为16.5~17m3/t,阳城矿区为38m3/t。
图6-10 寿阳矿区韩庄井田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图6-11 潞安矿区屯留井田山西组3号煤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图6-12 晋城潘庄井田煤层上覆有效厚度与含气量关系图
(四)煤层气成藏条件
1.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热演化程度高,生气量大,含气量高
煤层总厚度大多在5m 以上,区内煤层气勘探主要目的层石炭—二叠系山西组3号和太原组9号煤厚度稳定,在盆地内分布广。沁水盆地煤的变质程度普遍较高,Ro值一般在1.5%~4.5%之间,煤阶主要为无烟煤Ⅲ号、贫煤和瘦煤。据热模拟实验结果,煤由褐煤热演化至瘦煤阶段时,产气量已经达到14m3/t,至无烟煤Ⅲ号时,产气率已达280m3/t,已远远超出煤层自身的吸附能力。
2.煤储层割理发育,构造线交汇部位裂隙发育,煤层气产出条件有利
盆地内煤层普遍发育两组割理,3号煤面割理走向在N15°~66°E之间,端割理走向N5°~84°W 之间;15号煤面割理走向在N20°~30°E之间,端割理走向N3b~88bW之间;割理密度:3号煤介于173~604条/m 之间,区域分布规律是由北往南割理变发育;15号煤介于530~580条/m 之间,盆地范围内割理密集,分布较均匀。
煤层渗透性还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在盆地范围内发育三组构造线,即北北东向、近南北和北东东向,它们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在不同期次构造线的交汇部位,形成了裂缝发育带,大大改善了煤储层的渗透性。
在煤层割理和构造裂隙发育区,煤层渗透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形成高渗区,有利于煤层气产出。在盆地南部潘庄井田,煤层试井渗透率为1.53m D,局部地区高达3~5mD。
3.煤层上覆有效厚度较大,水动力条件好,煤层气保存条件有利
由于燕山和喜山期的构造运动未使区内发生强烈构造变形,风化剥蚀作用并不强烈,在盆地周边和盆地中心仍保留了较厚的煤层上覆有效厚度,特别是樊庄区块,3号煤直接泥岩盖层厚度达50余米,因此现今的含气量仍然较高。
根据钻孔抽水试验数据,沁水煤田不同层段水文地质情况存在较大差别。由各主要含水层计算的静水压力梯度看出:煤系含水层静水压力梯度为0.21~0.62MPa/hm,平均为0.35~0.48MPa/hm;上石盒子组含水层静水压力梯度平均为0.62MPa/hm,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静水压力梯度平均为0.82MPa/hm。这些不同的数据表明,盆地各含水层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水力联系,煤系为一个近似独立封闭的水文系统,对煤层气的保存有利(表6-12)。
表6-12 沁水盆地含水层压力统计表(张培河,2002)
(五)煤层气量
沁水盆地风化带至煤层埋深2 000m以浅区煤层气地质量为39 500.42×108m3,丰度为1.46×108m3/km2,可量为11 216.22×108m3。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煤层气地质量分别为23 3.99×108m3、16 102.43×108m3,占地质总量的59.23%和40.77%。
按区带统计,沁水、霍西和西山含气区带煤层气地质量分别为36 171.39×108m3、2 535.30×108m3和793.73×108m3,占地质总量的91.57%、6.42%和2.01%;沁水、霍西和西山含气区带煤层气可量分别为9 677.54×108m3、1 042.59×108m3和496.10×108m3,占可总量的86.28%、9.30%和4.42%。
按深度统计,煤层埋深1 000m以浅、1 000~1 500m和1 500~2 000m区,煤层气地质量分别为20 808.87×108m3、9 950.51×108m3和8 741.04×108m3,占地质总量的52.68%、25.19%和22.13%;埋深1 000m以浅与1 000~1 500m煤层气可量分别为6 219.14×108m3、4 9.08×108m3,占可总量的55.45%与44.55%。
该含气盆地群Ⅰ类量为18 467.38×108m3,占地质总量的46.75%;Ⅱ类量为20 503.22×108m3,占地质总量的51.91%;Ⅲ类量为529.81×108m3,占地质总量的1.34%(表6-13、表6-14)。
表6-13 沁水盆地煤层气量计算汇总表
表6-14 沁水盆地各含气区带煤层气类别表
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截至2019年4月,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以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
1、城区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南北长15.4千米,东西宽17.5千米,东濒丹河水,西临依侯山,丹河与沁河萦绕其左右。截至2019年4月,城区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四周与原晋城市郊区接壤,全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88个社区,67个行政村。
2、泽州县
环绕于晋城市城区,北与晋城市高平市毗邻,东与晋城市陵川县相连,西与晋城市阳城、沁水县衔接,南与河南济源、焦作交界。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
截止至2014年初,泽州县下辖巴公镇、大阳镇、高都镇、金村镇、南村镇、犁川镇、晋庙铺镇、周村镇、大东沟镇、下村镇、北义城镇、柳口镇、山河镇、大箕镇14 个镇和南岭乡、川底乡、李寨乡 3 个乡,共辖639个行政村,633 个村民委员会,1204个自然村,2695个村民小组。
3、沁水县
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全县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沁水县分设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柿庄镇7个镇和樊村河乡、土沃乡、张村乡、苏庄乡、胡底乡、固县乡、十里乡7个乡。全县共有239个建制村,9个居民委员会,1378个村民小组。
4、陵川县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东北部,太行山南端绝顶,北靠长治市界,东南与河南省辉县、林县、修武毗邻。2013年,陵川县辖7镇5乡,陵川县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陵川县辖7个镇:崇文镇、礼义镇、附城镇、西河底镇、平城镇、杨村镇、潞城镇。5个乡:秦家庄乡、夺火乡、马圪当乡、古郊乡、六泉乡。377个行政村。
5、高平市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东自铁佛岭与陵川县接壤,西至老马岭与沁水县毗连,西北自丹珠岭与长子县为邻,东北自金泉山与长治市上党区相接,南至界牌岭与泽州县交界,是晋城的北大门。
全境东西长41千米,南北宽37千米,市境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6月高平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4个乡,共计22个社区、454个行政村。
百度百科-晋城
晋城市人民-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