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在哪里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上是: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是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很重要。

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有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里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就称之为等降水量线。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等降水量线根据反应的时段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反应微观,中观,宏观的降水状况。

降水的类型特点及各自发生的区域

主要类型对流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典型分布地区: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地形雨:特点:山地迎着暖湿空气的一侧降水,背风坡为雨影区.典型分布地区:一些山区,世界和我国的雨极.锋面雨: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典型分布地区:温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台风雨: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雨季形成的原因及降水类型

雨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使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当地又是被低气压控制。在这段时间内,多降水。就形成雨季。

降水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种: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

最基本的四大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24小时未来降雨分布

中国降水分布

空间规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中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到秦岭--淮河附近减少至800毫米,再向西北方向到大兴安岭--阴山--兰州--青藏高原东南部减少为400毫米,再向西北到贺兰山--青藏高原中部减少为200毫米,再向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时间规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C以上,气温南高北低。青藏高原和一些高海拔地区气温明显低。

形成原因:夏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是白昼比南方长。因此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温差不大。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影响气温低。

24小时降水量在十毫米以上区域的分布特点

24小时降水量在十毫米以上的区域通常被称为降雨区,其分布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集中分布:降雨区通常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点,即少数区域的降水量很大,而周围的降水量很小。

2.局地性强:降雨区通常表现出强烈的局地性,即相邻的地区降水量可能差别很大。

3.多发性:降雨区通常是多发的,即同一区域可能多次出现降水区。

4.季节性:降雨区通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在某些时期特别容易出现,而在其他时期则不太可能出现。

5.局部强降水和暴雨:降雨区通常会伴随着局部强降水和暴雨,这种降水形式会带来较强的降雨强度和短暂但强烈的风雨天气。